close

24個比利  

PS. 我比較喜歡新譯本的封面,舊封面會是一本我可能不想打開的書  >///<

 

一本好書,可以讓你一讀再讀,可以讓你廢寢忘食捨不得放下,

24個比利就是這樣的一本書,我不知道是因為我原本就對心理學很有興趣,

抑或是這本書真的寫得很好? 我只知道這是本我很愛的書,

通車的時間常常讓我覺得,怎麼我的通車時間不能再長一些呢?

雖然我也只能在捷運上看書,如果是不夠平穩的車子上,我大概只有暈車的份。

 

今天一早起床,一翻開書,我居然捨不得下床,在床上看了3.4小時的書,

因為肚子太餓了,只好勉強自己該下床準備吃飯了,

24個比利,代表24個人格,我會跟著書裡的描述流眼淚,

你會發現比利很脆弱,他在3歲時居然就因為寂寞而有了其他人格的出現,

這或許就像很多人說的,獨生子可能會面臨的問題,當然他的來源並不是因為獨生子,

是因為被責罵、懲罰等等造成的,甚至是虐待....

但比利卻是個天才,而且真正的比利是很受歡迎的,

很喜歡裡面很鼓勵比利的一小段話。

比利說:要是被判有罪,那我知道自己一定會死。

            不然我還能怎麼辦? 我的心裏裝了這麼多的仇恨,我沒辦法控制。

柯肯醫生說:你可以把仇恨用到好的方面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你小時候收到凌虐,你可以打敗那些可怕的回憶,以及那個施虐的人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你可以把這一生奉獻給受虐兒,為他們而戰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活著,你可以活出一個理想,而且勝利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要是死了,那個虐待你的人就贏了,你就輸了。

這樣的一段話,讓比利覺得自己必須努力克服那些痛苦的回憶,大家都知道唯有面對,才能解決,

但是,每個人天生的人格、生理、心理等機制就都不同,有的人天生就比較勉感比較脆弱,

可是,當你找到的那個目標,那個努力的方向,有信念就可以走到那,

當中仍會有很多挫折,仍會想躲避起來,所以需要適時有人拉你一把,

這過程中,比利偶而也會被偷了時間 (其他人格躍出),因為他需要啟動保護機制,

好不容易比利漸漸漸漸融合,卻也因為外界的壓力,又再次分裂,

甚至進入一開頭就說明是個很"可怕"的利馬醫院治療,

利馬醫院之所以被稱為「地獄」,是因為很少有病人能在這裡獲得良好的照料並痊癒,

反而只要病人鬧事或不聽從院方人員的指示,就會被以激進的方式「治療」。

許多人在「電擊治療」後變成植物人,或無法忍受不堪的對待而自殺。

 

24個比利後段,比利被移入利馬醫院治療,而比利戰爭主要就是在訴說在利馬醫院的治療過程,

雖然我還沒看比利戰爭,但是那是我下一本會入手的書,原本在書局很猶豫要不要買,

現在這兩本是我一定會買的書,而且列為愛書。

 

比利從小就被虐待,心理治療的過程也遭受到很多的不公平對待,花了12年才重新獲得人生與自由,

聽說,24個比利會改編拍成電影-擁擠的房間,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主演,很期待。

 

後記:

 

1996年,比利發表聲明,表示自己正在加利福尼亞州居住,並擁有一家小電影公司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他稱自己仍然被多重人格疾患所困擾。比利表示希望把自己的經歷拍成一部電影。

 

2007年,俄亥俄州報紙《哥倫布快報》嘗試聯繫比利,但是他的妹妹凱西拒絕透露任何關於比利的聯繫方式,

              理由是《哥倫布快報》當年試圖掩蓋真相,誤導民眾,讓比利受到不公正的待遇。

 

其中,24個比利已於1994年拍攝成電影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k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